白玉兰落幕,距离全民都pick的影视奖还有多远?

舆情官
白玉兰落幕,距离全民都pick的影视奖还有多远?

6月14日晚,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绽放”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在竞争尤为激烈的电视剧单元,《大江大河》摘得最佳中国电视剧的桂冠。倪大红、蒋雯丽分获最佳男女主角。从舆情来看,这次颁奖典礼,各大奖项归属算得上是实至名归。

1 - 640?wx_fmt=png.jpg

事实上,这种一致的褒奖,在这几年的各大颁奖典礼中是比较少见的。拿去年年末的金鹰奖来说,迪丽热巴拿下视后,李易峰拿下视帝,然而获奖作品也并没有为两位摘掉“流量演员”的帽子,相较于台下众多优秀的前辈,他们的获奖显然无法让众人信服,“金鹰淼后”也足以见得网友的调侃。

2 - 640?wx_fmt=jpeg(1).jpg

事实上,除了金鹰节之外,大大小小的颁奖礼,并不少。但演员和明星头上顶着的那一大堆奖项,(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实际含金量又有多少,只怕是人人心里都有杆秤。

通过盘点梳理这些年主流的颁奖典礼,不难看到,一方面,老牌奖项在是专业性和市场中间摇摆,专业性让位于流量,导致公信力颇受质疑。另一方面,大大小小的奖项层出不穷,视频平台的话语权也在不断提高。

影视行业权威奖项

摇摆在专业性和大众性之间

影视行业权威奖项往往有着官方背景支持。流行的观点将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与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并称为中国电视剧三大奖项。

这其中,白玉兰奖第一届并未设立奖项,第二届开始有了奖项,也就有了视帝和视后。

3 - 640?wx_fmt=jpeg(1).jpg

飞天奖为国内创办时间最早,电视剧奖项。自2005年后,改两年评比一次。历届“视帝”和“视后”

4 - 640?wx_fmt=jpeg(1).jpg

自2005年的时候,金鹰奖也改成了两年举办一次。

5 - 640?wx_fmt=jpeg(1).jpg

而中国电影方面的三大奖项分别是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这三个奖是分别代表我国最高观众认可、最高艺术水准、最高政府鼓励的三大电影奖项。

然而这些年,影视圈各大奖项的归属似乎已经渐渐背离初衷,以演技和作品似乎不再是最重要的标准。

作为行业代表权威的影视奖项近年来被频频吐槽“注水”严重,甚至有网友在网上调侃:金鸡无力百花残,金鹰已得禽流感。

在第12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中,李易峰、迪丽热巴分别凭借《麻雀》和《漂亮的李慧珍》同时斩获观众喜爱的演员奖和最具人气奖。单论获奖作品《麻雀》,剧中实力派演员张鲁一以及配角尹正还有搭档阚清子的表现,堪称精彩。相比之下,李易峰凭该剧获奖,显得缺乏说服力。

当然,也有评论称,金鹰奖是以观众投票为主选方式,在整个行业追求“流量”、“人气”的当下,人气演员拿下奖项于情于理也讲得通,但从后期的舆情看来,对于这类奖项,观众还是更倾向于,拿作品说话,而不是一味地拿人气说话。

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获奖是在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上,杨颖打败了竞争对手姚晨、梁静,拿下最佳女配,甚至豪言奖项应该拿个大满贯。一时间在网络引发热议。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一系列有政府背景的奖项之外。一些由集团、行业协会等举办的奖项同样有一定的知名度。舆情官具体分类如下:

6 - 640?wx_fmt=png.jpg

这其中,由天下英才传媒组织的华鼎奖,原本定位是一项公众形象方面的荣誉,被誉为“老百姓口碑荣誉”,可是实际上“骚操作”频出。奖项设置十分玄学,第21届的奖项设置直追世界水平,第24届又是如假包换的国内电视剧奖,必要的时候还能量身定制奖项。

尤其是在第24届华鼎奖颁奖礼,之前被华鼎奖官宣提名“中国近现代题材电视剧最佳男演员”的严屹宽,却在现场宣传片里消失,换成了陈晓,弄出了一个大乌龙。

也难怪今年华鼎奖和白玉兰奖同时公布入围名单,相比被送上热搜的白玉兰,华鼎奖微博转发不过十位数,水花寥寥。即便是登上热搜榜的,也是被质疑环绕的奖项归属。

7 - 640?wx_fmt=png.jpg

这些本来自带光环的奖项大多都是从专业角度出发,来表彰为华语影视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影视人。它们仍然代表着中国电影业界的认可,是电影人在业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随着市场的繁荣和用户的下沉,这些本应该体现权威和严肃性的奖项,近年来愈发有着为流量和资本让路的趋势。

一方面宣扬权威性和含金量,而另一方面要想要收割日益兴盛的粉丝经济,获得更多用户和资本的关注,这种摇摆在专业性和大众性之间的行为,就像摆着架子想要接地气,总是不对味儿。

更要担心的是,这种操作极容易丧失作品的说服力,以至于奖项本身公信力受到损害。

平台方话语权崛起

警惕被流量绑架

伴随影视市场的发展,互联网开始渗透制作、宣发、口碑等方方面面,观影追剧行为以及社会评价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传统权威奖项被质疑注水的同时,平台方和新媒体的奖项层出不穷。于是,平台方和新媒体的奖项日渐增多,来落地从用户出发的奖项。

相比传统权威奖项对流量明星的遮遮掩掩,平台方则显得大方得多,比的就是吸引眼球,要的就是众星荟萃。

大量用户参与,成系统、成规模的评价体系,紧贴年轻人的元素……要打造有话语力量的奖项,平台方绕不开这些元素。

8 - 640?wx_fmt=png.jpg

新浪的微博之夜或许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当下,评价一部电视剧的质量和评价,除了豆瓣评分,另一个直观的数据就是微博热度。

在“微博之夜”,除了各路明星齐聚一堂,微博作为社交平台的优势也极为明显:只要你是微博用户,就一定会刷热搜,热搜榜单几乎全部是微博之夜。微博之夜的议程设置功能基本可以达到教科书级别。

9 - 640?wx_fmt=jpeg.jpg

10 - 640?wx_fmt=jpeg.jpg

同样类型的还有国剧盛典。2018年国剧盛典,在新媒体上基本是霸屏趋势。12家新媒体直播平台对红毯进行了直播,累计播放量超过了3000万次。抖音平台上,相关花絮视频播放量近7000万次。“国剧盛典”百度指数陡升,多平台热点的霸屏,也意味着《国剧盛典》在年轻群体中享有不可忽视的品牌号召力。

新媒体方面,或许无法与资金雄厚的平台方相比,但也可以结合自身特色在泛娱乐的交叉领域树立标杆,最典型的是利用大数据对影视进行评估,骨朵传媒和艺恩等媒体平台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对数据和票数的过分依赖,未必能如实反映作品的品质。尤其是在当下粉丝文化的“控评”、“刷票”等操作之下,登顶者多为人气选手,奖项含金量不言而喻。

在平台和新媒体逐渐获得话语权的过程中,除了吸引眼球和收割注意力之外,奖项应该拥有的尊严与价值着实不该被忽视。

仍然需要多维度的评价机制

互联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影视的创作和传播,最重要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影视和影视人的评价体系越来越多元。

2018年,在上海电影节期间举办的微博电影之夜,姜文、张艺谋两位第五代导演分别获得最受期待年度导演和最具影响力导演,宁浩和徐峥力挺的文牧野获得最受期待青年导演。

演员方面,从戏骨到新生代全面覆盖,李冰冰夺国际影响力演员,李易峰、娜扎收获突破表现演员。影片方面,姜文的《邪不压正》成为年度最受期待电影。

这些奖项设置,以及对应的影片和电影人,维度其实已经覆盖到了电影行业的很多方面。

比如对年轻导演的关注,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就被视为年轻导演的成长摇篮;比如鼓励创新和突破,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鼓励世界范围内的导演拍出题材新颖和手法独特的影片。

除了电影,其实在电视剧和纪录片等多个方面,层出不穷的奖项其实是一个喜闻乐见的现象。(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它代表着越来越丰富的评价模式,以及其本身所带来的,对行业方向的指导和激励都有着重要作用。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国内似乎很少有那种又专业、又出圈的,能让全民pick的奖项。一个不合时宜的奖项带给演员的负面影响和观众厌恶感,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才能消弭。失奖的憋屈,得奖的羞愧,旁观的怒火朝天。不靠谱的奖项,既伤害观众,又伤害从业者。

(文章来源于:金牌舆情官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