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嘲笑印度造威士忌,但这两个印度人是得喊爸爸的威圈传奇

啃老师陪你喝一杯
 你可以嘲笑印度造威士忌,但这两个印度人是得喊爸爸的威圈传奇

去年12月,三得利打造了一个专供印度市场的调和威士忌品牌——Oaksmith,也推出了首批商品Oaksmith和Oaksmith Gold。用独家发售的自有产品正式挺进这个最大的威士忌市场(分帝亚吉欧一杯羹)。

其实公司也挺新的,来自三得利2014年收购的美国蒸馏酒公司Beam,现在叫Beam Suntory。

1994年起,Beam就在印度销售Teacher's苏格兰威士忌了。新品牌Oaksmith是进口波本威士忌和苏格兰威士忌的调和,印度制造的外国酒。这类酒占印度威士忌市场的90%以上

人口大国印度是威士忌最大的市场不假,虽然自己造酒不太行吧,但喝酒、卖酒,是非常在行的。

今天就聊聊卖酒这件事。没错,我就是想说国际上首屈一指的威士忌零售公司The Whisky Exchange,以下简称TWE,去年正好成立20周年。

做了很多威士忌界的“第一件事”,对行业的贡献也是巨大的。说两位创办人是传奇人物也不为过。

3 - 640?wx_fmt=png_meitu_18.jpg

印度两兄弟,时运不济投身威士忌

TWE是一个家族企业,由印度人Sukhinder Singh和Rajbir Singh兄弟俩,在1999年创立。

兄弟俩在威圈算是“商二代”,父母(Narinder和Bhupinder Singh)本身就是威士忌贸易的先驱——1971年成为英国第一批获得卖酒执照的亚洲人,在伦敦西部小镇汉威尔(Hanwell)开了间名为The Nest的off-license商店。

4 - 640?wx_fmt=png.jpg

在英国和爱尔兰地区,凡是卖酒的地方都要取得执照才允许销售酒,卖酒执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Off licence,另一种是On licence。Off licence是指消费者可以直接将未开封的酒带走,不在店里面喝;On licence指出售酒并允许顾客当场喝的地方,如酒吧、俱乐部、咖啡馆、小酒馆

从小住在商店顶层的兄弟俩,(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周末也会在自家店里帮帮忙,除了不能喝,基本算是泡在烈酒的世界里长大了。

哥哥Sukhinder大学毕业后,本想从事房地产类工作,但1990正值英国房地产业大崩盘,他所学的“特许测量师”专业相关的就更难找,“我只能找到一份工作,在当地议会的租房部门。”

5 - 640?wx_fmt=png_meitu_19.jpg

时运不济,倒也成了哥俩事业的开始。

Sukhinder给了自己一年的假期,也为了让父母休息,开始认真打理起了The Nest店里的生意。

一年后,房地产市场仍然惨淡,但Sukhinder成功对烈酒产生了兴趣,他在这里看到了很多可能性,觉得自己能做很多有趣的事。得到父母的允许后,Sukhinder逐渐扩展了商店的业务,当时正好他们也买下了隔壁的店。

弟弟Rajbir攻读完计算机科学学位后,两人都将精力投入到商店的发展业务上,1997年,The Nest已经开了三家。

6 - 640?wx_fmt=png.jpg

但因为90年代充斥着的逃税问题,他们不得不缩减规模,1997、1998、1999相继出售了三家店……但哥哥对威士忌的热情变得更浓烈, 弟弟也对龙舌兰酒、朗姆酒等颇感兴趣,商店没了,总是要想想下一步怎么办,那干嘛不做一家公司呢?

哥哥首先冒出了这个念头,与弟弟一拍即合,兄弟俩给自己设定了一年的时间限制,打算在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之前把自家生意搞定。

他们研究了各种可能性,包括收购伦敦历史悠久的威士忌商店Milroy's,最后还是转向了在线零售。

7 - 640?wx_fmt=png_meitu_20.jpg

开办威士忌网店,赚第一桶金

Rajbir的一位朋友决定帮助他们搭建网站,但看到许多大公司在线上投入失败后,两兄弟还心有余悸。

好在Rajbir的这位朋友在背后猛得助推了一把,“快忘了那些大公司吧。咱们从小事做起,我会给你建一个网站,大概需要3到6个月,然后你从那里开始你的事业。”

兄弟俩在汉威尔盘了个小仓库,借来父母的威士忌库存,1999年,在决定追赶“网络热潮”的六个月后,The Whisky Exchange商城正式上线。

令人振奋的是,两天后,第一份订单就来了!Rajbir说,“简直不敢相信。他们怎么找到我们的?”第一个订单来自德国,一瓶波摩(Bowmore)1989年,这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

8 - 640?wx_fmt=png.jpg

Sukhinder知道赶上了威士忌全盛时期的浪潮,特别是单麦威士忌,同时还注意到威士忌瓶装商道格拉斯·梁(Douglas Laing)在那段时间的崛起,“他们有一大堆好东西。”于是,当道格拉斯·梁还有些犹豫的找上门来时,Sukhinder随即收下了对方一半了库存。

购买道格拉斯·梁的酒花了不少钱,不是小数目,也算是赌了一把。但一上线,就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日本、德国、英国……60、70英镑一瓶的威士忌,买两瓶、三瓶、六瓶的订单都有。

9 - 640?wx_fmt=png_meitu_21.jpg

表面上看起来,是TWE帮道格拉斯·梁解决了一半库存,其实TWE也仰仗道格拉斯·梁打响了名气。挺双赢的一件事儿。

不过头几年还是充满挑战的,比如有好几天接不到电话,没有订单的情况,也让兄弟俩怀疑过,“我们所做的真的是正确的吗?”

推广日威,回归开实体店

头五年,兄弟俩一心只想到威士忌。当他们发现自己错过了其他的烈酒时,开设了第二个售卖网站,但后来发现并不好做,所以又将所有的产品都合并到了TWE。

产品一直是他们的优势,几个品牌的成功,是TWE成功的关键——Monkey Shoulder、Tanqueray 10、Hendrick's Gin、Antica Formula……

10 - 640?wx_fmt=png.jpg

而另一个成功之处就在于,兄弟俩在英国及其他“日本以外的国家”成功推广了日本威士忌。

怎么做的呢?(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其实就是试饮。

首先是三得利找到Sukhinder和Rajbir,想让他们帮忙在英国推广日本威士忌。兄弟俩向三得利公司要了2000个山崎 12年的分享瓶,然后把这些迷你分享装和精选的订单一起寄出给客人。

11 - 640?wx_fmt=png.jpg

同时,还专门制作了一张宣传单,解释什么是日本威士忌。没想到,现在看来相当“粗暴简单”的市场营销,还真的奏效了!

不过这也要归功于日本威士忌的兴起,本身品质足够优秀,电影《Lost in Translation》里出现的三得利威士忌又成功制造了热点,天时地利人和的事。

虽然成功似乎来的理所当然,但如果没有Sukhinder和Rajbir,很难说日威能如此快速的风靡英国,甚至是全球。

12 - 640?wx_fmt=png.jpg

接连的成功,也让TWE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这个时候,有人邀请Sukhinder去伦敦的维诺波利斯(Vinopolis)开一家威士忌店。于是,时隔7年后,他们再次进入实体零售领域。

线下店一开始并不容易,维诺波利斯虽然是“酒城”,但这个地方,没有任何外部街道入口。“如果没人知道你的存在,即使经过维诺波利斯,都不会知道我们在那里开店。”

13 - 640?wx_fmt=jpeg_meitu_22.jpg

好在网店的日渐壮大,替线下店做了很好的宣传,虽然花了很长时间,但最终他们坚持了下来。

关注市场空白,开办威士忌酒展

事业一步一步安稳地往前进行中,停不下来的兄弟俩,又发了一块巨大的市场空白——教育。

维诺波利斯的店铺里有很好的大厅和空间,所以他们决定做品酒会、开大师班。“我们又是第一个,没有人做这种事。”

14 - 640?wx_fmt=png.jpg

推广威士忌的本质是要推广威士忌文化,这个不难理解,因此他们对“教育”一直很重视,这也是相当有远见的举措。

有了大师班品酒会也还是不满足,那干嘛不开酒展呢?

The Whisky Exchange Whisky Show就从这里萌芽了。彼时,全球的威士忌酒展已经有很多了,多年来,哥哥Sukhinder也一直是世界各地威士忌展的狂热粉丝,但他对英国本土缺乏一个“体面的”威士忌展感到遗憾。

15 - 640?wx_fmt=png.jpg

正好,一位朋友提出了在伦敦举办威士忌展的想法,经过深思熟虑,Sukhinder和Rajbir决定开干。目前在全球所有威士忌酒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The Whisky Show由此诞生。

当时推出的门票价格为90英镑,很贵,大家都觉得俩人疯了。卖点是进场的“赌客”们,将有机会在酒展上喝到一款高端稀有的威士忌,他们希望通过这个高额的票价淘汰掉一部分“爱占小便宜”的人,吸引更多真实喜欢威士忌的用户。

16 - 640?wx_fmt=png.jpg

彼时看起来有点冒险的尝试,在两年后就获得了成功。

这不,2018年,The Whisky Show刚刚庆祝完十周年,从16年起,还衍生了自己的姐妹酒展,更加高端的The Old & Rare Whisky Show,如字面意思,专门展出古老、稀有的威士忌。

17 - 640?wx_fmt=png.jpg

开新店,成立IB品牌,开办酒厂

维诺波利斯的第一家商店,因为租金的原因在2015年关闭,但关店之前,兄弟俩已经在考文特花园(Covent Garden)选好了新店址。

第二家店,也于2018年在波特兰大街(Great Portland Street)开张,比考文特花园店大了一半。

18 - 640?wx_fmt=png.jpg

两层楼,3240平方英尺的空间。可以“从地板到天花板”挑选威士忌、香槟、杜松子酒,其他烈酒和啤酒,还有可以容纳多达6人的私人品饮室

二号店位于一个新兴区域,两人觉得还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做起来,但他们很有信心。

同时,第三家位于伦敦桥繁华地段的新店也在紧密筹备中,预计这1、2个月就能开业。

19 - 640?wx_fmt=png.jpg

他们的雄心远远不止于此,为了推出自己的装瓶,成立了自己子公司Elixir Distillers Company。

它旗下有两个有趣的品牌“Port Askaig ”和“Elements of Islay”。

20 - 640?wx_fmt=png.jpg

Port Askaig系列非常适合盲品,酒的来历比协会酒还神秘且不可查。它的名字,来源于一个港口:是去艾雷岛玩耍的游客停靠的第一个港口,所以完全为艾雷岛而生。这个品牌旗下有,8年、15年、19年桶强、30年、45年和无年份的100proof。

21 - 640?wx_fmt=png.jpg

Elements of Islay会成为理科收集癖的心头好,灵感来源于化学元素周期表。把每个酒厂的名字简化为类似于化学元素的名字,比如Laphroaig就是Lp,在拉佛阁装的第二桶酒是Lp2,像个气体分子式。

22 - 640?wx_fmt=png.jpg

不满足自己装瓶,俩人现在又想从头做起——2018年,宣布开始计划建造自己的酒厂,也是艾雷岛的第十家酒厂。

酒厂选址在Farkin Cottage的东南岸,靠近波特·艾伦(Port Ellen),通往拉弗格(Laphroaig)、乐加维林(Lagavulin)和阿贝(Ardbeg)的路上。

发麦场地、拱形熟化仓库、带商店的游客中心、餐厅、会议室、试饮小屋……兄弟俩对新项目很兴奋,一切都规划好了,包括建筑设计都融入了他们自己的想法。

顺利的话,今年就能完工了。

23 - 640?wx_fmt=jpeg.jpg

获奖无数,未来可期

Sukhinder Singh和Rajbir的TWE还在继续成长。

线上线下的商店货架,每天都有更多优质的酒款在更新。2013年,公司搬迁到了现在这个拥有最先进的仓库和办公楼的新址,有来自TWE和Elixir Distillers两家公司的250多名员工,都在为他们自己坚信的威士忌事业奋斗。

24 - 640?wx_fmt=png.jpg

Old & Rare第三年的酒展办到了格拉斯,伦敦南岸开办了香槟展,获得好几次权威酒类媒体The Drink Business颁发的“年度饮品业务大奖”。

新店、新酒厂、新业务……接下来的TWE,似乎还有好多的可能性。这两张印度面孔实在不容小觑。

回看TWE的20年,两兄弟一路走来似乎有些顺风顺水,每一次大型决策都是成功的。但这段历史,其实也是一部近1、20年威士忌的崛起史。互联网电商的兴起,日威风靡,高端威士忌投资被关注,IB开始流行……

因为很多像Sukhinder Singh和Rajbir一样的从业人员的努力,让威士忌爱好者越来越多,(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整个行业越来越好,反过来,良性的市场也帮助两兄弟的事业收获了成功。

25 - 640?wx_fmt=png.jpg

很难想象20年后的TWE是什么样,或者说威士忌世界是什么样。在中国,现在威士忌仍然没有脱离“小众”的圈子,但我希望20年后是更红火,更壮大的。

 

(文章来源于:啃老师陪你喝一杯摘编)